徐国泰博士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师从田志刚院士和张建教授即开始从事肿瘤药理学方向的研究,于2009年6月获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同年秋前往荷兰癌症研究所,师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Piet Borst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耐药新机制和抗肿瘤药物新靶点的发现,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Nature(独立第一作者)、Molecular Cell(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其中他首次发现的REV7蛋白能够调控肿瘤细胞同源重组能力从而影响其对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敏感度的成果被认为是该领域的关键突破,并受邀在第七届国际博士生论坛(伦敦)作前沿学术报告。徐国泰博士于2016年1月获得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博士学位,同月前往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前MSKCC首席医疗官,现任阿斯利康制药公司执行副总裁Jose Baselga教授和MSKCC转化医学部副主任Maurizio Scaltriti博士。他继续以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为主攻方向,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其中一项发表于Nature Genetics (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徐博士在肿瘤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及药理学等多学科接受了严格和系统的科研训练,对肿瘤耐药的机制和靶向逆转策略设计,特别是在研究成果的临床验证和转化方面颇有心得,在本领域已有十余年的积累,目前已经与世界上20多个实验室建立合作并共同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
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兴趣主要在癌症耐药新机制的鉴定和抗肿瘤药物新靶点的发现。
过去几十年尤其是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不断取得突破, 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显著的提升。但是,几乎所有的癌症病人都会出现耐药,并且由于耐药机制不明,大部分病人没有合适的药物替代方案。因此,探索肿瘤耐药机制不仅可以使我们发现新的生物学现象并阐明其分子机制,由此而针对性设计的逆转耐药的方案对可能扩大肿瘤药物在临床上的适用范围也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为达到研究目的,我们首先通过两种互补的研究路径来筛选出肿瘤耐药相关分子:1)一种是利用实验室在功能基因组学筛选(例如体内体外CRISPR/Cas9 sgRNA筛选)方面的专长,发现与耐药相关的分子;2)第二种路径是从收集临床样本(例如成对的治疗前药物敏感样本和治疗后耐药样本),然后通过高通量的方法学,包括蛋白质组学和下一代测序,推测出可能的耐药相关机制。然后,我们会建立和优化各种肿瘤模型包括肿瘤细胞系,类器官和病人肿瘤样本和异体移植、以及可精确模拟人自然病程的自发小鼠肿瘤等模型,结合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技术, 来验证我们的生物学发现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最后,根据其分子机制合理设计逆转耐药方案,并最终发掘临床转化的潜能。